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龙升南路 16617738942 withholding@msn.com

公司快讯

体育为桥 云岭各族共筑团结梦

2025-06-30

在云南这片多民族聚居的红土地上,体育正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金色纽带。从雪山脚下的赛马盛会到边境村寨的篮球狂欢,从传统射弩竞技到现代马拉松赛事,全省各地通过 “以赛促融” 的创新实践,让各民族在汗水中增进情谊,在协作中深化认同,书写着 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 的时代篇章。

一、赛事搭台:构筑全民参与的 “同心圆”

云南省创新构建 “全民参与、全域覆盖” 的体育赛事体系,将民族文化基因深度融入赛事设计。2025 年计划开展的 1496 场赛事中,既有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年度锦标赛等 “国字号” 赛事,也有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、“乡村振兴杯” 篮球联赛等接地气的基层活动。在红河州,每年举办的 “乡村振兴杯” 篮球联赛吸引近 1.6 万名农村队员参赛,超 50 万群众参与互动;弥勒市通过 “阿细跳月生活艺术节” 等 80 余项活动,让各族群众在摔跤、斗牛等传统项目中同场竞技,年均带动 190 万人次旅游消费。

这些赛事打破了地域与民族界限。在大理鹤庆松桂镇的 “和美乡村健康跑” 中,选手们不仅要完成 24 公里越野挑战,还要参与滚铁环、背洋芋等融合白族农耕文化的趣味项目,终点处更设置手工造纸、打陀螺等非遗体验区,让体育成为文化传承的活态课堂。类似的场景在全省各地不断上演:迪庆端午赛马节上,藏族骑手与纳西族观众共hth手机版登录·官网app下载赏 “马背雄风”;普洱 “陀王争霸赛” 中,哈尼族、彝族选手以陀螺为媒切磋技艺。

二、体旅融合:激活民族团结的 “新动能”

云南将体育深度嵌入 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 品牌建设,打造出 “赛事 + 文旅” 的独特模式。元阳哈尼梯田越野赛串联起千年梯田与民族村落,参赛者在奔跑中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壮美;建水古城定向赛则让选手穿梭于明清街巷,在解谜中感受紫陶文化的魅力。这种 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 的体验,不仅让外来游客成为文化传播者,更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增收。弥勒市西三镇通过 “民族文化 + 体育 + 旅游” 模式,每年吸引 80 万旅居客常住农村客栈,直接创造 3000 余个就业岗位。

体育为桥 云岭各族共筑团结梦

边境地区更将体育作为开放合作的桥梁。2025 年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升级为 “国际赛事周”,除三人篮球赛外,还增设房车露营集结赛、藤球邀请赛等活动,吸引柬埔寨、老挝等 5 国代表队参与。在马关县逢春体育馆,中越两国骑手曾通过自行车赛结下友谊,这种 “赛事外交” 让边疆成为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。

三、文化铸魂:培育共有的精神家园

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,更是文化认同的熔炉。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,云南选送的《跃动鼓韵》将象脚鼓舞与孔雀舞两大非遗元素完美融合,高难度的蹬鼓、抛鼓动作赢得满堂喝彩,展现了边疆民族的文化自信。基诺族健身操队深入山寨采风,将基诺语版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融入编排,让民族语言与体育精神同频共振。

从城市到乡村,体育设施正成为民族团结的地标。弥勒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年均举办赛事活动超百场,吸引 30 万人次观赛;西三镇甘思咪哚民族体育公园将阿细跳月、摔跤等元素融入设计,成为各族群众的 “文化客厅”。全省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.85 平方米的硬件基础,为文化互鉴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四、未来图景:书写体育强省新答卷

云南正以体育为画笔,描绘更广阔的团结发展蓝图。2025 年,全省将重点打造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,让生态保护与全民健身同频共振;深化 “赛事三进” 行动,推动体育赛事走进景区、街区、商圈,预计拉动消费超百亿元。在边境地区,“全民健身边疆行” 活动将持续拓展,通过藤球、陀螺等特色项目增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民间友谊。

正如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所言:“每一场体育赛事都是交流互鉴的平台,每一次体育活动都是情感共鸣的纽带。” 当白族霸王鞭与彝族摔跤在赛场上交织,当傣族泼水节龙舟赛与苗族花山节爬花杆相映成趣,体育早已超越竞技本身,成为云南各族儿女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图腾。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民族团结之花正随着汗水尽情绽放,续写着 “各民族都是一家人,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” 的时代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