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主体的综合性竞技赛事 ——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,将于 8 月 15 日至 17 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(鸟巢)和国家速滑馆(冰丝带)举办。这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主办的盛会,将通过 19 项主体赛事和 3 项外围赛事,全面检验人形机器人的 “体能” 与 “智能” 融合水平,推动机器人技术向工业、医疗、服务等实际场景加速渗透。
一、三大类赛事覆盖多元能力考验
本届运动会以 “技术竞技 + 场景应用” 为核心,主体赛事分为竞技赛、表演赛和场景赛三大板块:
- 竞技赛参照人类传统体育项目,设置田径(100 米、4×100 米接力、立定跳远等)、自由体操、足球(2v2、3v3、5v5)等 11 个赛项,重点考验机器人的运动能力、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。例如,4×100 米接力赛要求多机精准交接棒,足球赛则需动态感知对手并实时调整战术。
- 表演赛包括单机舞蹈和群体舞蹈,通过音乐与动作的创新编排,展示人形机器人全身实时协同控制和群体同步能力。例如,群体舞蹈项目中,多台机器人需在无人工干预下完成复杂队形变换和动作配合。
- 场景赛聚焦工业、医院、酒店三大真实应用场景,设置物料搬运、药品分拣、迎宾清洁等 6 个项目。例如,酒店场景中,机器人需自主完成行李搬运、客房清洁等任务,部分场景甚至要求机器人在轮式与双足行走模式间切换。
外围赛事则通过非人形机器人羽毛球、篮球、乒乓球等趣味项目,展现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娱乐性,同时设置人机互动体验环节,拉近公众与科技的距离。
二、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的双重里程碑
运动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平台,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:

截至 6 月 19 日,已有超 50 支国内外赛队报名,包括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高校团队,以及美国、欧洲的知名企业,展现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高度参与热情。赛事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程直播,预计吸引数亿观众hth手机版登录·官网app下载共同见证这场 “机器人的奥林匹克”。
三、从 “类人运动” 到 “人机共生” 的未来图景
北京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张华指出,运动会通过模仿人类运动形式,推动机器人机械结构优化与运动算法升级,最终目标是实现 “人机和谐发展”。例如,足球赛中多机协作模式的突破,未来可应用于工厂生产线的协同作业;酒店场景的迎宾服务技术,或成为智慧酒店的核心解决方案。
业内专家认为,此次运动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 “技术验证” 迈向 “场景落地” 的关键一步。随着深度学习、强化学习等技术的成熟,机器人将在感知、认知、运动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,逐步替代人类从事重复性、危险性工作,同时创造新的就业形态和社会价值。正如姜广智所言:“机器人的一小步,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。”
这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宴,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,更是人类对未来生活的探索。8 月的北京,将见证人形机器人如何突破物理极限,在竞技与服务中书写人机共生的新篇章。